中國經濟周刊丨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康養将轉型 300家黨政機關培訓療養機構為普惠養老機構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02日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王紅茹) 當前,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占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91億人,占總人口的13.5%。
當“銀發潮”來襲,如何安放這些老年人,讓他們的夕陽人生過得幸福美滿,已成為新時代中國式養老必須回答的命題。
2016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決定撤銷、脫鈎的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劃轉至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由符合條件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組建跨區域、跨領域的健康養老産業集團。此後,國務院國資委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最終确定亞慱體育登錄平臺(以下簡稱“亞慱體育登錄平臺”)作為參與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相關工作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得益于亞慱體育登錄平臺在2014年就主動參與到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調查研究、文件起草及座談等工作,因此能夠提前準備落實措施,僅僅2個月後,就出資100億元成立了中國健康養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康養”),作為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資産集中統一運作平台。
始終按照黨中央要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培訓療養機構改革
自2014年起就代表亞慱體育登錄平臺參與培訓療養機構改革工作的亞慱體育登錄平臺副總經理,中國康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躍,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體會深刻。
“培訓療養機構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的一部分,必然面臨各種困難。隻有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才能圓滿完成改革任務。”朱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7年初,外界出現了改革工作是不是會有變化調整的聲音,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聚集了一批堅定信念、心懷使命、厚植情懷、背負責任的追夢人每天充滿激情地投入工作,想在前、幹在先,為推動改革啟動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朱躍說。
中國康養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教育引導幹部職工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心無旁骛、砥砺前行,積極融入以國家發改委牽頭的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聯合工作組(以下簡稱“聯合工作組”),開展推動改革相關準備工作,深刻領會中央培訓療養機構改革的精神,開展培訓療養機構摸底調研,主導建立了在線數據填報采集系統,研究制定接收流程,組建核心人才團隊,積極協調各方,推動改革的啟動。
由于中國康養準備工作充分、紮實,2018年6月,聯合工作組向中央提交了報告,建議立即啟動改革工作,得到了中央的批準。2018年7月,聯合工作組下發通知,正式增補亞慱體育登錄平臺為成員單位。2018年10月,聯合工作組又下發了培訓療養機構改革第一批試點工作通知。
通知下發後,中國康養按照早已準備充分的各項流程和方案在1個月内完成了與所有部委的對接,協助起草了改革實施方案、交接責任書、移交協議、資産移交流程指引等文件,使改革工作實現“熱啟動”,僅2個月後,有關部委就批複了首批18家黨政機關培療機構的改革實施方案。
在聯合工作組和亞慱體育登錄平臺的指導下,中國康養順利推進了第一批48家機構的試點工作,培訓療養機構改革及轉型發展養老工作全面展開。今年4月,第二批共涉及300餘家培訓療養機構改革文件已經下發,文件明确改革機構要與中國康養溝通改革實施方案。
聯合工作組認為:中國康養的工作與黨中央培訓療養機構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完全吻合,證明了中央下決心推動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完全正确。
“聯合工作組提出中國康養要成為‘培訓療養機構脫鈎整合、發展普惠養老、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面旗幟和健康養老産業領跑者’的要求,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推動培訓療養機構批量接收和轉型發展的信心,也為公司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朱躍說。
把“勇挑千斤擔、敢啃硬骨頭”的亞慱體育登錄平臺精神充分體現到改革資産接收和轉型發展中
亞慱體育登錄平臺成立于1992年,2005年被确定為資産經營公司試點企業,先後整合了6戶一級中央企業、14戶中央二級企業、11戶軍對企業及1戶地方國有企業,共涉及企業605戶,資産748億元,人員8.2萬人。
2016年,被确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後,亞慱體育登錄平臺繼續深化資産管理工作,将其作為有效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托管中國鐵物,化解債務危機,實現核心業務主闆上市;牽頭組建專項平台,推進中央企業海外油氣、海工裝備等資源整合;接收中國電科、中國建材所屬困難企業;設立總規模1100億元的債轉股基金和不良資産處置基金;組建中央企業資産管理平台公司,服務中央企業“兩非”“兩資”等結構調整類資産整合。通過10多年的資産管理專業化運作,亞慱體育登錄平臺形成了多類型資産接收整合、盤活運作、配置優化、産業孵化、資本運作等豐富實踐經驗,在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服務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培訓療養機構數量多、曆史遺留問題複雜,國務院國資委選擇亞慱體育登錄平臺挑這個擔子,就是看中了亞慱體育登錄平臺在資産經營、優化配置資源、培育孵化新興産業等方面彰顯的‘勇挑千斤擔、敢啃硬骨頭’的亞慱體育登錄平臺精神。”朱躍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不同以往任何一次專項資産改革,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要求資産脫鈎、整合和轉型,需要同步實施、統籌謀劃,是名副其實的“千斤擔”和“硬骨頭”,考驗着亞慱體育登錄平臺和中國康養的擔當和能力。
改革啟動後,中國康養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下,在亞慱體育登錄平臺舉全集團之力的支持下,為确保資産“接得住、管得好”,國有資産安全不流失,制定形成了制度化、标準化、流程化、信息化和規範化的資産接收範式和資産接收管理制度體系,制定了《改革機構投資運營全流程工作指引》,規範有序、統籌協調推進資産的接收、接收後管理和轉型發展。
中國康養堅決扛起改革資産接收主體的責任和擔當,做解決改革資産接收和管理工作中各種疑難雜症的最後一道關口,梳理資産脫鈎整合難點、堵點問題,協調各方解決,形成“問題處理手冊”。成立項目組,組織全員投入資産接收工作中,利用7天時間完成447家覆蓋30個省的96個地級市的培訓療養機構實地現場調研。
為了加快統籌推進改革資産脫鈎、整合和轉型,使改革成效盡快顯現,中國康養彰顯責任擔當,提出了“先接後交”的工作模式,把自己的工作責任前移,資産清查、資産接收、轉型發展同步開展。在疫情期間,威海海署培訓基地從2021年1月簽訂“先接後交”協議到完成改造實現開業,僅用180天,成為全國首個黨政機關培訓療養機構轉型普惠養老服務設施。目前,通過“先接後交”模式,中國康養已經完成了28家機構的接收工作,為快速轉型落地見效創造了條件。
機構原有幹部職工妥善安置是改革中的大事、難事。中國康養不但把機構原有幹部職工視為支持者、參與者,更視為改革成果的貢獻者、分享者。公司黨委把維護接收機構原有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内容,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為機構原有幹部職工提供适合的工作崗位,充分調動積極性,依靠現有職工深度參與培訓療養機構改革,使機構原有人員看到改革轉型實實在在的成效,看到改革以後比改革以前更好。目前,中國康養已經妥善接收了396名機構原有幹部職工。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廣大工薪階層提供普惠養老服務
中國康養自成立之初,就把為廣大工薪階層提供普惠養老服務作為戰略重點,研究提出的同步發展養老事業和産業的觀念,被國家高度重視。中國康養積極推動普惠養老“最後一公裡”落地實施,在2019年初率先成為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國家衛健委三部委聯合開展“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的中央企業,研究提出了“質量有保證、價格可負擔、企業可持續”的普惠養老發展模式,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2011年,81歲的武昌房地産公司退休工人孫桂蘭,入住武漢楠山康養南山老年公寓,至今已10年。“我的生活需要護工協助,但基本能自理。每天早上吃完早飯後,會有護工來打掃衛生。上午九點,操場上有一些集體活動,可以做操、唱歌、跑步。一個房間住兩個人,大家平時一起看電視、聊聊天,日子過得挺充實,加上費用不貴,吃住一個月兩三千元,我的退休金就夠付了。我在這裡住得很開心,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家。”孫桂蘭對入住南山老年公寓非常滿意。
目前,像這樣的普惠養老服務機構,中國康養已經在武漢布局了30餘個,床位3000多張,為老人提供包括全托集中照護、助潔助浴、日托短住、遠程看護、助餐等服務,質量有保證、價格可接受的服務模式深受工薪階層老人的歡迎。
中國康養通過參與培訓療養機構改革,将接收的黨政機關培訓療養機構按照“能轉盡轉”的要求,通過自投自營或廣泛借助社會資源以合作方式,将其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并按照失能失智、半自理、自理、旅居的順序,優先轉型為社會和老人最需要的養老服務類型,并對機構的設計、定價和服務标準等重點環節統一标準,監督檢查,确保必須按照普惠養老的标準惠及老百姓。
截至目前,中國康養在北京、武漢、沈陽、鄂州、青島、秦皇島、威海、文昌、赤峰、黑河等地區投建的普惠養老項目已陸續開業,在建在營的普惠養老床位近10000張,成為全國入選普惠養老專項行動項目最多的企業。
按照計劃,中國康養将承接并轉型發展普惠養老服務設施的黨政機關培訓療養機構總數将達到300餘家。
“按照今年年初公司黨代會提出的‘2+3’戰略目标,2022年,培療機構改建項目基本投入運營,提供普惠養老床位達到5萬張以上;2025年擴建、新建項目基本投入運營,普惠養老床位達到10萬張以上,成為中國健康養老産業的領跑者。”朱躍說。
而大家最為關心的是,當300家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轉型為養老機構,哪些人能夠入住并享受到普惠型養老服務?
朱躍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中國康養建設的養老機構是面對全社會開放的,并且中國康養提供的養老服務定價普惠的,服務質量是有保證的,更加滿足于社會各界工薪階層的需要。”